進入立冬節氣后,天地萬物活動都趨向休止,準備蟄伏過冬,養生原則也應從“秋收”逐漸轉為“冬藏”。此時,人體中的“氣”同樣會在寒冬時節以藏為主。因此,嚴冬到來前,補好體內的“氣”,對冬季養生很重要。

一、人體中的氣是指什么
人體的五臟六腑便如同這鍋米,“氣”便是這釜底薪火。唯有“氣”在體內推動運行,才能讓臟腑各司其職,維系生命。
二、氣不足有哪些危害?
氣虛的危害可涉及全身各個方面:
①氣虛則衛外無力,肌表不固,而易汗出;
②氣虛則四肢肌肉失養,周身倦怠乏力;
③氣虛則清陽不升、清竅失養而精神萎靡,頭昏耳鳴;
④氣虛則無力以率血行,脈象虛弱無力或微細;
⑤氣虛則水液代謝失調,水液不化,輸布障礙,可凝痰成飲,甚則水邪泛濫而成水腫;
⑥氣虛還可導致臟腑功能減退,從而表現一系列臟腑虛弱征象。
三、氣該怎么補?
1、黃芪泡水補肝氣
肝氣指肝臟之精氣與功能,有升發透泄和舒暢全身氣機的作用,肝氣不足,會導致肝的疏泄功能異常,表現為頭昏眼花、視物模糊、面色萎黃、煩躁易怒。
調理方法:
2、炙甘草茶補心氣
中醫稱心的生理功能為心氣,也就是說,心氣不足則心臟功能弱、運血無力,表現為手腳冰涼、抵抗力差。
調理方法:
3、常按陰陵泉補脾氣
中醫認為脾氣具有化水谷為精微,化水飲為津液,并轉輸到全身的作用,使臟腑、經絡等組織得到充分營養,脾氣足能統攝血液在脈管內正常運行,脾氣傷則血無以存,引發各種疾病。
調理方法:
4、艾灸肺俞補肺氣
調理方法:
5、勤練吐納補腎氣
腎氣主宰腎臟的正常功能活動,包括生殖、生長和發育機能。要想健康長壽,必須懂得補充腎氣,若腎氣不足,不僅早衰損壽,還會引發各種病癥。
調理方法:
肝氣疏泄、心氣運血、脾氣升清、肺氣宣降、腎氣藏精,如果某一個臟腑之氣虛弱,其功能也會相應變弱,因此嚴冬到來之際,多做以上補氣方法可以更好的達到冬季養生效果。